Lazy loaded image“历史的锅,我不背!”——当新任主管遇上糊涂账,财务BP如何“三步走”平息风波?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notion image

最近一个粉丝小高(代号)向我咨询,他的岗位是某新材料制造企业的A产品事业部财务BP,给老汪出了一道经典的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问题,我觉得颇有价值,于是整理成文章,分享给大家。
情况是这样的:
他们公司A产品线仓储车间有两种托盘,一种是好一点的托盘成本要65元一个,一种是便宜的大概35元一个,这两种托盘都是产品包装的一部分,要算价钱,大部分客户会用便宜的,也有一部分客户指定用贵的那种,现在的根结在于A产品线仓储车间平时使用了在库的65元一个的托盘作为周转使用,但并未履行领用和出库手续,因周转材料数量巨大且金额较小,平时月末财务也并未对周转材料进行例行盘点,导致现在账上这部分65元一个的托盘,其金额充足都是按原值列示,但实际上其中一部分(经梳理长期积累目前大概已有1000个),已经被A产品仓储车间使用,但账上并没有履行领用出库程序,并且事实上已损耗贬值,导致账实不符。
那么现在新上任的A产品仓储车间主任把这个问题暴露出来,他的意思是,把这部分账实不符的差额尽快处理掉,他认为,目前这部分已经事实损耗的1000个托盘可以分2部分出库:
①目前周转使用的,可以看做是仓库里便宜的那种35元一个的随同销售出库;
②另外30块的金额,作为他们车间自己的成本领用掉。
从而把这1000个的65元一个的托盘成功从账面出库。但是现在成本会计提出不同意见,说这个事情本身就是因为环氧仓储车间没有领用而乱用存货所致,要求A产品仓储车间全部按原值65元一个全部领用;
但作为新上任的A产品仓储车间主任肯定就不干了,一个理由是托盘确实是仓库周转使用了,另一个理由是这1000个也是历史积累的不能算在他一个人身上!目前就是这个纠结的局面?
大家好,欢迎来到老汪的【汪斌带你开公司】,本账号聚焦制造业成本管控、数字化转型、业财融合、经营分析以及传统财务精进提升!如果文章对你有点点帮助,请不要吝啬点赞、转发、推荐、关注,这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
看到这个问题,涉及金额虽小,但这确实已经不能仅仅按一个简单的会计处理问题来看待了,而是一个涉及历史遗留问题、部门责任认定、以及未来管理流程规范的复杂管理难题。
一、 问题本质
这个问题的本质,已经不是“低值易耗品该如何摊销”,而是:
  1.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失效:A产品仓储车间未经授权、未履行出库手续,擅自将本应作为随同产品销售的存货(商品的一部分)的贵托盘,挪用于内部周转。
  1. 存货监盘与核算流程存在漏洞:财务部门对周转材料(特别是高价值的)缺乏定期的实物盘点和账实核对,导致问题长期积累而未被发现。
  1. 历史遗留问题的责任归属不清:新任车间主任不愿意为前任的管理失误“背锅”,而成本会计从严格的内控和成本归属角度,要求按原值承担损失。
二、 双方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分析
  • 新任A产品仓储车间主任的观点:
    • 合理性:
        1. 承认事实损耗:他主动暴露问题,并承认这1000个贵托盘已经事实损耗,并提出了一个看似能“平账”的方案。
        1. 区分责任:强调这是历史积累问题,不应由他一人承担全部责任,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合理的诉求。
        1. 寻求变通处理:他的方案(按35元出库,差额30元由车间领用)试图将损失最小化,并与实际业务(便宜托盘随货出库)挂钩,有一定的业务逻辑。
    • 局限性/风险:
        1. 账实不符:他的方案实际上是用“产品附带成本的出库”去掩盖“仓储车间的损耗”,虽然最终账平了,但业务实质与账务处理不符,可能会在审计中被质疑而调账。
        1. 成本归属不清:将30元的差额作为“车间成本领用”,但这部分成本的真实性质是什么?是管理不善的损失?还是正常的生产周转消耗?定义模糊。
  • 成本会计的观点:
    • 合理性:
        1. 坚持内控原则:“谁使用,谁负责;谁出错,谁承担”。车间未经授权挪用并造成损耗,理应按原值承担责任,以严肃纪律,杜绝类似行为。
        1. 成本准确性:从财务核算角度,一项价值65元的资产被消耗了,就应该按65元结转其成本,这是最直接、最准确的会计处理。
    • 局限性/风险:
        1. 执行难度大:强行要求新主任承担全部历史责任,可能会激化部门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未来的协作。
        1. 可能打击积极性:新主任主动暴露问题,如果处理方式过于严厉,可能会让其他部门未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选择隐瞒问题。
        1. 未区分损失性质:65元的损失中,一部分是作为周转工具的“正常”磨损,另一部分可算是管理不善导致的“非正常”损失,一刀切处理不够精细。
三、 作为财务BP的协调与解决方案建议
作为嵌入业务部门的价值创造伙伴,在这种场景下,财务BP的角色是作为客观、专业的第三方,既要维护公司内控和财务准则,又要考虑业务的实际情况和部门间的协作,推动问题得到合理、公平、且能着眼于未来的解决。
我给出的完整建议是“三步走”方案:
第一步:分清责任,历史与当期切割
  • 行动:
      1. 成立专项小组:可由BP牵头,邀请成本会计、新任车间主任、甚至更上一级领导(如生产总监、运营总监或财务总监)组成一个临时问题处理小组。
      1. 界定损失性质与期间:共同确认这1000个托盘的损失是历史遗留的管理问题。财务部和仓储部都有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的责任。
      1. 切割责任:明确这笔损失不应完全归咎于新任车间主任的当期业绩。这是解决僵局、让新主任卸下包袱的前提。
第二步:合理分摊损失,合规进行账务处理
  • 行动:
      1. 提出分摊建议(核心):
          • 第一部分 (周转价值):承认这些贵托盘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确实发挥了内部周转工具的作用。我们可以测算,如果当初是正常领用这些托盘作为周转工具,按照合理的摊销方法(如分次摊销或按年限),应该计入车间成本的金额是多少。例如,假设一个托盘作为周转工具使用寿命2年,已平均使用1年,那么其周转消耗的价值就是65元 / 2年 x 1年 = 32.5元。这部分可以认定为历史期间的运营成本
          • 第二部分 (管理损失):剩余的价值差额(65 - 32.5) x 1000个,可以界定为因管理不善、内控缺失造成的“非正常损失”
      1. 账务处理方案:
          • 将测算出的“周转价值”部分,补计入A产品仓储车间的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如制造费用-周转材料摊销)。
          • 将“管理损失”部分,计入“管理费用-资产盘亏/损失”“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需根据重要性判断),并在内部管理报表中单独列示,作为历史管理问题的警示。
      1. 平账:通过以上分录,将账面上库存商品/周转材料 - 贵托盘 的 65元/个 * 1000个的价值完全核销。
  • 这个方案的好处:
    • 对新主任公平:将大部分损失界定为历史期间的,不直接冲击他的当期KPI。
    • 对成本会计有交代:坚持了成本准确归属的原则,损失按其性质进行了合理分摊,并对管理不善的部分进行了清晰的界定。
    • 会计处理合规:避免了用套用便宜托盘出库来“做平”账目的不规范操作。
第三步:建立长效机制,杜绝再犯 (比处理本身更重要)
  • 行动: 借此机会,立即推动建立和执行相关规范化制度:
      1. 严格区分“随货销售品”与“内部周转品”:明确规定,用于随货销售的托盘(无论贵贱),必须作为存货管理,严禁挪作他用
      1. 建立内部周转物资管理流程:如果车间确实需要周转托盘,应设立独立的物料编码,通过“周转材料”科目进行核算。采购、领用、归还、报废都必须履行严格的出入库手续和摊销流程。
      1. 强化定期盘点制度:所有在库和在用的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全部纳入月度或季度的强制盘点范围。
      1. 明确责任与考核: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将盘点差异率、资产完好率等纳入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绩效考核。
      1. 全员培训:对仓储和车间人员进行一次彻底的资产管理和流程培训。
(全文结束)
 

 
温馨提示
🙏🏻
微信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不想错过【汪斌带你开公司】的文章,请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最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方法:点击文章页面左上角蓝色文字“汪斌带你开公司”进入主页,点击关注后,再点主页右上角"...",然后选择"设为星标",即可完成,感谢您的支持。
 
上一篇
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层面的具体实施步骤(以系统执行为例)
下一篇
财务BP岗位角色深度调查分析(价值百万)
Loading...
目录
文章列表
让财税成为经营的力量
电脑与网络
从Power Query到Power BI,入门到精通
知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