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构建成本管控体系,用PRISM (方针-常规-检查-监督-衡量) 模型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notion image

制造业企业搭建成本管控体系是很重要的,成本核算最终落脚点是一套完整的“成本管控体系”,也就是说持续的成本管理和优化不能是零敲碎打的,需要制度、流程、KPI、内控、甚至审计思维来支撑,要尽早形成一个闭环管理提升循环。
今天用我们之前分享过的企业管理培训课程《高效解决问题》中学到的PRISM模型来深入论述一下。
PRISM模型,顾名思义,就是五个方面:
  • P - Policy (方针)
  • R - Routine (常规)
  • I - Inspection (检查)
  • S - Supervision (监督)
  • M - Measurement (衡量)
制造业成本管控体系,就像一只手,这五项就是五根手指,缺一不可,必须协同发力。

用PRISM (方针-常规-检查-监督-衡量) 模型论述成本管控体系

这个模型就像我们车间里的一套完整的生产管理流程,从制定工艺标准到最终的产品检验,环环相扣。

1. P - Policy (方针/政策):顶层设计与“宪法”

这是整个成本管控体系的“大脑”和灵魂,是所有行动的最高纲领。它回答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和“我们遵循什么原则”的问题。
  • 具体内容:
    • 成本战略: 公司是追求“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这个战略决定了我们对成本的态度。是追求极致的低成本,还是在保证品质和创新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
    • 核心制度: 这就是“制度”支撑。比如公司级的《成本管理办法》、《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等制度,这些是体系的“宪法”。
    • 文化导向: 建立“全员成本”的文化,明确“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价值观。老板天天讲降本增效,这就是在树立方针、树立文化导向。
  • 在闭环中的作用: 定方向,立规矩。 它为后续的所有活动提供了依据和边界。没有明确的方针,下面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无头苍蝇。

2. R - Routine (常规/例行工作):标准作业与“肌肉记忆”

方针是高高在上的,必须通过具体的、可重复的日常工作才能落地。这就是“常规”,是体系的血肉。它回答的是“具体怎么做”的问题。
  • 具体内容:
    • 标准作业程序 (SOP): 主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做各项工作的“流程”。例如,《物料领用作业指导书》、《报废品处理流程》、《工时提报规范》等。把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操作步骤都固化下来。
    • 表单和模板: 各种标准化的单据,如领料单、退料单、费用报销单、成本分析报告模板等。
    • 例行会议: 生产班前会、成本分析月度例会等。
  • 在闭环中的作用: 保执行,成习惯。 它是将方针(Policy)转化为组织“肌肉记忆”的过程。常规工作执行得好,体系的根基就稳。

3. I - Inspection (检查):节点验证与“质检”

有了常规操作,就必须有检查来确保操作没有走样。检查是点对点的、事后的验证环节。它回答的是“做得对不对”的问题。
  • 具体内容,例如:
    • 单据审核: 财务审核采购入库单的价格、数量是否与合同一致。
    • 账实核对: 仓管员的定期盘点、抽盘,核对系统库存与实物库存。
    • 数据勾稽: 成本会计核对生产工时数据与人力资源的考勤数据是否匹配。
    • 质量检验(QC): 品质部门对来料、在产品、成品的检验,这直接关系到报废、返修等质量成本。
  • 在闭环中的作用: 抓异常,防错误。 检查是发现偏差和错误的第一道防线,是确保信息(Information)准确性的关键。

4. S - Supervision (监督):过程监控与“巡视”

如果说“检查”是看某个时间点的结果,那“监督”就是对整个过程的持续关注和管理。它比检查更宏观、更动态。它回答的是“流程顺不顺,体系有没有效”的问题。
  • 具体内容:
    • 管理层巡视: 车间主任巡视产线,查看是否存在物料浪费;财务经理定期了解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 流程监控: 关注流程的效率,比如审批流程是否过长,信息传递是否顺畅。
    • 制度执行监督: 内控或内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各项成本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用“审计思维”进行监督管控。
  • 在闭环中的作用: 看过程,保健康。 监督能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的系统性问题和潜在风险,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5. M - Measurement (衡量):量化评估与“仪表盘”

这是整个体系效果的最终量化体现,各层级的“KPI”考核就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它回答的是“做得好不好”的问题。
  • 具体内容:
    • KPI体系: 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如单位成本、材料损耗率、人工效率、库存周转天数、预算达成率等。
    • 绩效分析: 将实际的KPI数据与目标(预算、历史、标杆)进行对比,进行量、价、差分析。
    • 绩效反馈: 将衡量结果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进行奖惩。
  • 在闭环中的作用: 量结果,促改善。 衡量环节为我们提供了客观的数据,是闭环的终点,更是下一轮改善的起点。

PRISM如何形成一个“闭环”

现在我们把这五个要素串起来看,这个闭环就更加清晰了:
首先根据方针(P),制定了标准的常规工作(R)。然后通过检查(I)来确保每一次常规工作的结果是准确的,通过监督(S)来确保常规工作的整个流程是顺畅和被遵守的。所有这些活动的结果,最终通过衡量(M)体系被量化地反映出来。
当衡量的结果与方针设定的目标出现偏差时,这个信息就会反馈回来,驱动我们去审视:是常规(R)需要优化?是检查(I)手段不足?还是监督(S)不到位?甚至是顶层的方针(P)需要调整?——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自我驱动、持续改善的成本管控闭环。

别忘了点赞、转发、推荐、关注,让更多财会同行、创业者看到!关注【汪斌带你开公司】,创业路上财税护航,不迷路!
 
温馨提示
🙏🏻
微信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不想错过【汪斌带你开公司】的文章,请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最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方法:点击文章页面左上角蓝色文字“汪斌带你开公司”进入主页,点击关注后,再点主页右上角"...",然后选择"设为星标",即可完成,感谢您的支持。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加入知识星球,获取本文提及的相关资料】,目前筹建期,已设置为最低档加入费用,名额仅有50席,筹建期结束恢复原价,加入后可享受每月6次免费咨询提问!我们会在这里分享很多重要的资料和精选讯息!
notion image
上一篇
出口退税:一次架构调整,挽回百万损失(续篇)
下一篇
出口退税:一次架构调整,挽回百万损失
Loading...
文章列表
让财税成为经营的力量
AI赋能高效学习PowerQuery
知识运用
实战教程
CPA考试学习笔记
Excel使用技巧
人工智能追踪
案例解析
财税政策
中小企业财税实务必修课
学习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