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经营分析会开成了批斗大会,业务不懂财务,财务不理解业务,该如何破局?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notion image

月度经营分析会现场,火药味渐浓。。。。。。
“张总,您看我们销售部这个月业绩,销售额超目标15%!大家拼死拼活跑出来的市场,这成绩单亮眼吧?” 销售总监王刚略带得意地汇报完,期待着表扬。
财务总监李明推了推眼镜,不紧不慢地翻开报表:“王总,销售额是上去了,可我这儿看到的利润,比上个月还降了5个点。尤其是A产品线,卖得越多,毛利贡献反而越低。你们是不是为了冲量,价格牺牲太大了?还有,应收账款又多了两百万,好几个客户的账期都超了90天,这资金压力可都在我们财务这儿扛着呢!”
王刚的脸瞬间拉了下来:“李总,您这话说的!市场竞争多激烈您不知道吗?不降点价,货压在仓库里,您财务报表会更好看?客户账期长,那也是为了拿下大单,我们也没办法!再说,我们只管卖货,成本控制那是生产的事儿!”
生产总监赵强一听,立马接话:“王总,这话我可不爱听!我们生产线这个月基本满负荷运转,产量也上去了,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都摊薄了。要说成本高,那得问采购,原材料价格是不是又涨了?还有,你们销售老是临时改订单,搞得我们生产计划一团糟,废品率都上去了,这成本能不高吗?”
采购经理刘芳也忍不住了:“赵总,这锅可不能甩给我们采购。XX材料市场价就摆在那儿,我们已经尽力压价了。再说,财务那边给的付款条件越来越苛刻,供应商都不愿意给好价格了!”
坐在中间的老板眉头皱得更紧了:“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结果就是公司整体利润没上去。财务给的是数据,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如果每个环节都说自己尽力了,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凝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有的低头不语,有的面露不悦。原本应该集思广益、解决问题的经营分析会,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责任推诿大会”和“相互指责现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委屈,都认为问题在别处,而真正的问题核心却被淹没在了一片抱怨和争辩之中……
各位财务负责人、财务BP、财务经理,anyway,不管你们在公司是什么title,相信这样的月度经营分析会批斗现场景象大家一定不陌生!
“业务不懂财务,财务不理解财务”,这绝对是很多公司经营分析会效率低下、甚至开成“批斗会”或“走过场”的根源所在。作为财务负责人,努力推动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我们价值的核心体现之一。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公司职能系统财务条线如何破这个僵局?如果对您有点点的帮助,请帮忙点赞、转发、推荐、关注,这样你就不会错误下次精彩的文章推送了!
我在多年的工作中,不管是在地产行业还是在制造业,也见过不少这样的场景。
经营分析会上,财务一汇报,讲一堆专业术语,业务听得云里雾里;而业务人员讲市场、讲客户、讲产品,财务人员又觉得“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的报表数字对不上啊!” 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财务和业务双方共同努力,更需要一个像我们这样的财务负责人(财务BP)在中间穿针引线,搭建桥梁。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和建议,希望能给你一些思路。
 

一、 财务一把手要主动出击,打破壁垒

  1. “翻译官”角色至关重要:
      • 把财务语言“翻译”成业务语言:
        • 比如毛利率下降: 不要只说“某某产品本月毛利率下降3个百分点”。可以说:“某某产品这个月毛利率从25%降到了22%,我们分析了一下,主要是因为主要原料xx的采购单价上涨了500元/吨,同时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我们的销售单价基本没变。这意味着我们每卖一吨某某产品,直接赚的钱少了XX元。采购这边看看xx原料的价格趋势如何?销售这边能不能向下游传递一些成本压力,或者通过调整产品组合来弥补?”
        • 比如费用超支: 不要只说“市场部差旅费超预算10万元”。可以说:“市场部4月份的差旅费比预算多了10万元,我们看到主要是因为华东区域为了拜访几个重点潜在大客户,增加了出行频次和住宿标准。这几个潜在大客户的预计年采购量是多少?目前转化进展如何?我们投入的这10万元差旅,预期能带来多少回报?”
        • 比如周转率变慢: 不要只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45天延长到55天”。可以说:“这个季度我们的应收账款平均回款周期从45天拉长到了55天,这意味着我们每百万销售额,平均要多垫付XX万元的资金。我们梳理了一下,主要是因为新增的几个大客户账期普遍较长,同时有几笔老客户的款项出现了逾期。这会增加我们的资金成本和坏账风险,销售团队需要重点关注这几笔逾期款的催收,同时评估新客户长账期的风险。”
      • 把业务语言“翻译”成财务影响:
        • 比如新产品上市: 生产部门说“我们下个月xx新产品事业部的新产品XY-1就要正式投产了,预计初期良品率在85%左右。” 财务BP要思考:“初期85%的良品率,意味着有15%的废品或次品,这部分的料工费损失大概是多少?是否已经计入新产品的目标成本?良品率提升到多少我们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这个爬坡期大概需要多久?”
        • 比如市场促销: 销售部门说“我们计划针对xx事业部的某个稳销产品搞一个‘买十送一’的促销活动,预计能带动销量提升30%。” 财务BP要测算:“‘买十送一’相当于打了多少折扣?折合下来单价降低了多少?销量提升30%能否弥补单价降低带来的毛利损失?促销活动的整体投入产出比如何?会不会影响其他未促销产品的销售?”
  1. 会前充分沟通,设定共同议程:
      • 举例: 在开产品事业部月度经营分析会前,财务BP可以先和事业部的销售总监沟通,了解到他近期比较头疼的是某个大客户的流失风险和某款高毛利新品推广不力。然后财务BP可以针对性地准备这两个议题的数据分析(例如,该大客户的历史贡献、流失的潜在利润损失;新品的目标市场、成本结构、盈亏平衡点等),并建议将其作为会议的重点讨论内容。
  1. 深入业务,理解业务逻辑:
      • 比如在化工生产制造业,财务BP去某新材料的生产车间,了解到“收率”是影响成本的关键指标之一。他应该主动向车间主任请教影响收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原料纯度、反应温度、催化剂活性等),目前的实际收率与设计收率差距多大,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收率能节约多少成本。这样在分析成本差异时,就能更准确地定位问题。
  1. 提供有价值的分析,而非简单的数据罗列:
      • 比如在做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时, 财务BP不仅仅是列出每个客户的销售额和毛利额,还要结合客户的账期、回款情况、销售费用投入(如特殊折扣、技术支持成本)、以及该客户的战略重要性等因素,综合评估客户的“净贡献”。可能会发现某个销售额很大的客户,因为账期过长、费用投入过高,实际净贡献并不理想,从而建议销售部门调整对该客户的策略。

二、 财务一把手要采取措施,推动业务部门提升财务素养

这部分是提升经营分析会效果,乃至提升整个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财务一把手责无旁贷。
  1. 针对性的财务知识培训:
      • 培训主题选择(基于痛点):
        • 给销售团队:
          • “如何看懂客户的信用报告和财务风险”: 结合实际案例,比如某个逾期账款的客户,其资产负债率高达80%,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提示销售在授信时要谨慎。
          • “报价中的成本与利润分析”: 提供一个简易的报价模型,让销售人员在报价时,能快速估算出不同价格水平下的毛利率和大致的利润贡献。比如,某产品标准成本80元,目标毛利率20%,则报价底线是100元。如果客户要求95元,销售就知道这笔订单可能亏损或利润极薄。
          • “促销活动的投入产出分析”: 选取公司过往的促销案例,让销售人员分析活动投入(如赠品成本、广告费、人员成本)与产出(销量提升、新增客户、品牌影响),计算ROI,判断活动效果。
        • 给生产团队:
          • “成本是如何炼成的——生产成本构成与控制点”: 详细拆解某条产线的成本构成,比如直接材料占比70%,直接人工10%,制造费用20%(其中电费占制造费用的30%)。让生产人员明白他们每一个操作(如减少废料、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单位折旧、节约用电)是如何影响最终成本的。
          • “读懂你的KPI——生产效率、良品率与成本的关系”: 比如,某工序标准工时2小时/件,实际用了2.5小时,效率差异导致人工成本超支XX元。或者,良品率从98%下降到95%,导致废品损失XX元,重修成本XX元。用实际数据说话,冲击力更强。
          • “‘小改小革’也能创造大价值——改善提案的财务效益评估”: 鼓励员工提出改善建议,财务BP协助他们量化这些建议可能带来的成本节约或效率提升。比如,某个工位调整减少了物料搬运距离,预计每年能节约XX工时,折合人工成本XX元。
        • 给采购团队:
          • “不仅仅是价格——全面理解采购成本(TCO)”: 讲解总拥有成本概念,除了采购价格,还要考虑付款条件(资金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质量成本(因质量问题导致的生产损失)等。比如,A供应商报价低,但账期短、交货不稳定;B供应商报价略高,但账期长、质量好。通过TCO分析,可能B供应商更优。
          • “市场价格波动与采购策略”: 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规律,讲解不同采购策略(如长单锁价、现货采购、战略储备)的优劣和适用场景,以及对财务成本的影响。
      • 培训形式:
        • 短平快: 避免冗长枯燥的理论灌输,每次培训聚焦1-2个关键点。
        • 互动式: 多提问,多讨论,鼓励学员分享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 案例驱动: 大量使用公司内部的真实案例和数据,增强代入感和实用性。
        • 工具辅助: 提供简单易懂的分析模板和工具,让学员在培训后能够学以致用。
        • 持续性: 不要指望一次培训解决所有问题,可以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微课堂”或经验分享会。
  1. 将财务指标融入业务考核(与HR部门紧密合作):
      • 设计合理的指标:
        • 销售: 除了销售额外,可以引入回款率、逾期账款控制、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客户盈利能力等。
          • 比如: 某销售团队考核,销售额权重60%,回款率20%,高毛利产品销售额占比20%。如果某销售员销售额很高,但回款很差,或者卖的都是低毛利产品,其最终奖金也会受影响。
        • 生产: 除了产量外,可以引入单位成本、主要物料单耗、能源单耗、良品率、在制品库存周转等。
          • 比如: 某车间考核,产量权重50%,单位产品标准成本达成率30%,良品率20%。如果车间为了赶产量而导致成本超标或废品增加,考核结果也不会好。
        • 采购: 除了采购价格降低率外,可以引入重点物料采购成本与市场基准价对比、付款条件优化带来的资金节约、供应商供货及时率与合格率等。
      • 确保指标的可理解性和可控性: 业务人员必须明白这些财务指标是如何计算的,以及他们的哪些行为会影响这些指标。同时,指标应该是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的,掂掂脚能够得着的。
      • 财务BP的角色: 向HR、业务部门和管理层解释各项财务指标的含义、计算逻辑,并提供数据支持,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1. 提供易懂的财务工具和模板(赋能业务):
      • 比如新客户/项目盈利预测模板: 销售部门在开发新客户或承接新项目时,可以使用财务BP提供的Excel模板,输入预计的销售量、单价、主要成本构成(材料、人工、简单分摊的费用)、预计的账期、可能的促销投入等,模板就能自动计算出预计的毛利率、大致的净利润贡献、投资回报期等,帮助他们做初步的财务评估和决策。
      • 比如生产成本敏感性分析工具: 生产部门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工具,输入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幅度,或者收率、能耗的变化,就能看到这些因素对单位产品成本的影响有多大,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三、 写在最后:营造“业财一家亲”的文化氛围:

  1. 高层支持与推动: 管理层要明确传递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支持和鼓励财务与业务的合作。
  1. 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 除了正式的经营分析会,还可以建立一些非正式的、定期的沟通渠道,比如财务BP定期参加业务部门的例会,或者组织跨部门的专题讨论会。
  1. 鼓励换位思考,相互理解: 引导财务人员理解业务的难处和压力,也引导业务人员理解财务的规则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具体到经营分析会本身,可以尝试以下改进:
  • 明确会议目标: 每次会议都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是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还是评估某个策略的效果?全程控制不跑题!
  • 控制会议节奏和时间: 避免议题过多,时间过长,导致效率低下。
  • 鼓励坦诚对话和建设性反馈: 营造一个开放、安全的氛围,强调建设性冲突,对事不对人,让大家敢于提出问题和不同意见。
  • 形成行动计划并追踪: 对于会议讨论出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要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间和衡量标准,并进行后续追踪。
 
解决“业务不懂财务,财务不理解业务”的问题,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为公司里的财务一把手,要有足够耐心和方法,更要有担当。
从你自身做起,主动迈出第一步,用你的专业和沟通能力,慢慢地把财务和业务“撮合”到一起,让经营分析会真正成为驱动业务发展的“加油站”和“导航仪”。
不得不说,这个事确实挺难的,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我们财务的价值!

别忘了点赞、转发、推荐、关注,让更多财会同行、创业者看到!关注【汪斌带你开公司】,创业路上财税护航,不迷路!
 
温馨提示
🙏🏻
微信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不想错过【汪斌带你开公司】的文章,请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最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方法:点击文章页面左上角蓝色文字“汪斌带你开公司”进入主页,点击关注后,再点主页右上角"...",然后选择"设为星标",即可完成,感谢您的支持。
也可以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目前筹建期,免费加入!我们会在这里分享很多重要的资料和精选讯息!
notion image
上一篇
制造业年度预算环节业财融合怎么做?10年财务BP的几点思路
下一篇
领导力培训,团队管理技术,无私分享笔记
Loading...
文章列表
让财税成为经营的力量
AI赋能高效学习PowerQuery
知识运用
实战教程
CPA考试学习笔记
Excel使用技巧
人工智能追踪
案例解析
财税政策
中小企业财税实务必修课
学习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