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别让生产车间再“背锅”:“成本反向还原”,找到真正的成本黑洞!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notion image

昨天,我们完成了成本核算系列文章的第1篇:《》收到很多读者的反馈,看来作为制造业财务,成本核算还是非常核心和重点的工作,甚至超过了业财融合或者经营分析。
昨天这个总括篇,我们讲了如何一步步把成本‘算出来’,读者反馈期待下一篇文章能聊聊如何把算出来的那个最终成本数字‘看明白’、‘用起来’,也就是涉及到做进一步的成本分析了,本来计划不是这样更新的,但是大家好像更迫切看到这个,于是今天临时改了写这篇内容。
要进行成本分析,有两个必要的前提,第一个就是公司有完整的标准成本数据,也就是有分析、对标的样板,这个我们下次再说;另一个就是生产成本的还原,这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一个制造企业里,成本不是一条直线。辅助生产部门(比如供电车间、机修车间)会先为主要生产部门(比如总装车间)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辅助部门的成本会像滚雪球一样,一层层地计入到生产部门的成本里。例如:总装车间的最终成本,不仅包括它自己发生的领料、人工费用,还包括了它分摊到的“电费”(来自供电车间)和“维修费”(来自机修车间)等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还原”指的就是,当我们看到总装车间最终那个总成本数字时,能反向追溯,把它“还原”成最原始的成本构成。也就是说,要能清晰地分析出:这个总成本里,有多少钱是总装车间自己实实在在耗用的料、工?有多少钱是来自供电车间分配的?有多少钱是来自机修车间分配的?
大家好,欢迎来到老汪的【汪斌带你开公司】,本账号聚焦制造业成本管控、数字化转型、业财融合、经营分析以及传统财务精进提升!如果文章对你有点点帮助,请不要吝啬点赞、转发、推荐、关注,这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
最近成本核算模块,咱们准备以金蝶云星空这款财务核算软件(其他如用友、SAP、Oracle的原理类似)为蓝本,出一个制造业成本核算专题系列(能写多少篇取决于文章的受欢迎程度),今天带来第1篇:制造业端到端成本核算全流程解析(总括篇)

为什么要做成本还原?

因为这能揭示出最根本的成本驱动因素。如果只看总成本,可能会误判。但通过“成本还原”,管理者能一眼看出,是生产部门自身的用料、用工出现了超支?还是辅助生产部门分配的成本偏高?如果是后者,那么到底哪个辅助部门的开销最大,对最终产品成本的影响最显著?从而进行更精准的成本控制。

为什么要还原?直接看生产车间本身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不就好了?

这时候有人就问了,我根本不需要等‘制造费用’这个大杂烩的黑匣子被分摊到生产车间后,再费力地去把它剥离出来。我为什么不直接看源头,就看生产车间自己产生的、清清楚楚的那两笔钱——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前置管理会计思路!我100%同意这种看法。在做管理报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这么做。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会反复提到那个看似“绕远路”的“成本还原”呢?这背后有两个现实的核心原因:“财务会计的刚性要求” 和 “管理会计的深度追责”。

原因一:财务会计 vs. 管理会计的“视角”不同

现实就是,在做成本还原前,我们可能无法直接先得到生产车间本身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企业必须遵循财务会计准则,它的目的是对外报告(给税务、股东、银行看)。财务会计有一个刚性要求,叫做“完全成本法”。
  • 完全成本法规定:你对外报告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必须包含一部分制造费用。不允许你只报一个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成本。
  • 系统默认逻辑:基于上述,ERP系统的标准流程,就是要把制造费用分摊下去,算出那个“合规的”完全成本。
所以,当月末我们算出那份张标准的财务报表时,我们看到的那个“生产成本”,默认就已经是被强制分配过的、包含了制造费用在内的总成本
这时候,想做管理分析,想看清生产车间本身的那两项直接成本,就只剩下两条路:
  1. 理想情况:公司的内部信息化系统足够强大,可以一键切换“完全成本法”视图和“变动成本法”(只看直接成本)视图。
  1. 现实情况:公司只有标准的成本核算流程和财务报表。那他就必须基于这个“总成本”数字,进行反向成本还原,把那些被塞进来的费用剔除出去,找到最原始的直接成本。
所以,理想状态下我们都想直接可以看生产车间本身的直接成本,但现实中我们常常需要具备“成本还原”的能力。

原因二:仅看直接成本,无法对“费用黑洞”进行追责

假设我们已经成功分离出了生产车间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并且发现它们都很正常。
但老板还是觉得总成本太高了。那么问题出在哪?毫无疑问,出在那个巨大的“制造费用”包里。
这个费用包里有什么?
  • 生产车间自己的间接费用(车间主任工资、设备折旧等)
  • 动力车间分摊来的电费
  • 机修车间分摊来的维修费
  • 其他辅助车间分摊的各类费用(如化工制造业的污水处理、脱盐、焚烧等)
这时候,我们发现,仅仅把“直接成本”和“制造费用”分开,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必须进一步对“制造费用”这个黑匣子也拆开,进行更进一步的“成本还原”。
  • 如果不还原: 生产车间经理看着报表上的“电费”项目金额巨大,他会说:“这不关我的事,是动力车间给我定的电价太贵了!”
  • 如果进行还原: 我们可以直接跳过生产车间,拿着动力车间自己的成本报表去分析。就可能会看到动力车间这个月的煤炭采购价是不是高了?人员是不是冗余了?
这就是真正的源头追责!
所以,对于成本还原,这里存在两个层次的分析:
  1. 第一层分析: 从生产车间的总成本中,分离出“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这回答了“生产车间自己花的核心成本是多少?异不异常?”
  1. 第二层分析: 对分离出来的“间接费用”包,进行追根溯源,找到这些费用最初是从哪个辅助部门来的。这回答了“真正应该为高昂的间接费用负责的部门是谁?”
在制造业企业,每个部门都只对他能够控制的成本负责,这是部门绩效管理的原则,而生产成本还原正好为这个原则提供了支撑!
你在成本核算中有遇到过哪些‘坑’?或者有什么独到的心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别忘了点赞、转发、推荐、关注,让更多财会同行、创业者看到!关注【汪斌带你开公司】,创业路上财税护航,不迷路!
 
温馨提示
🙏🏻
微信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不想错过【汪斌带你开公司】的文章,请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最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方法:点击文章页面左上角蓝色文字“汪斌带你开公司”进入主页,点击关注后,再点主页右上角"...",然后选择"设为星标",即可完成,感谢您的支持。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加入知识星球,获取本文及历史以来提及、发布的相关精选和原创资料,另:加入后可享受每月6次免费咨询提问,帮助解决您的特定问题!】
notion image
上一篇
揭秘成本失真的头号元凶:一个让所有生产经理背锅的财务漏洞
下一篇
端到端成本核算全流程解析(总括篇)
Loading...
文章列表
让财税成为经营的力量
AI赋能高效学习PowerQuery
知识运用
实战教程
CPA考试学习笔记
Excel使用技巧
人工智能追踪
案例解析
财税政策
中小企业财税实务必修课
学习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