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关于滚动预算的10个灵魂拷问,没琢磨清楚千万别贸然下手!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notion image

年中复盘会,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财务总监刚刚汇报完上半年的业绩:“各位,对比年初预算,我们上半年的整体预算完成率是95%,基本达成预期。”
然而,老板的脸上,没有丝毫喜悦。他敲了敲桌子,打断了汇报:
“先别跟我谈预算完成率。Q2市场突然杀进来一个新对手,打法凶猛,我们的价格体系受到了严重冲击。这是我们年初做预算时,谁也没想到的。”
他环视一圈,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措手不及的问题:
“现在,基于这个最新情况,你们告诉我,我们下半年该怎么办?原计划Q4要投的那笔最大的市场费用,是该提前到Q3,还是该直接砍掉,转投产品研发?”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去年底那一套花了几个月心血、迭代了十几个版本才最终敲的《年度预算和经营计划》,在老板这个直击靶心的问题面前,瞬间成了一堆废纸
确实,市场瞬息万变,仅凭这套去年底画的行军地图,根本无法准确的告诉你,前方的路况究竟如何?
  • 前方的道路,是否发生了拥堵(市场变化)
  • 在建中的那座桥,是否已经完工(供应链危机)
  • 甚至,你是否需要临时改变路线,去一个新的目的地(战略调整)
都不知道!
这种“规划僵化”的后果,远比想象的更严重。它会在组织内部,慢慢发酵出两种最致命的问题:
  1. 资源配置的“惯性失灵”。 明明外部市场已经变天,我们内部的资源列车,却还在沿着年初铺设的旧轨道盲目飞驰。宝贵的预算,被持续投向那些已经不再是风口的业务,而真正的增长机会,就在我们眼皮底下溜走。
  1. 组织责任的“集体悬空”。 当业绩与预算出现偏差时,预算本身就成了最好的“挡箭牌”。业务可以说“预算不准”,财务可以说“执行不力”。最终,经营分析会开成了责任推诿会,没有人真正对结果负责,更没有人能从偏差中学习和成长。
所以这种情况下,滚动预算这个东西就变得特别重要了,让大小老板都奉之为救命的神器!
然而,对我们打工人来说,如果滚动预算一旦要做起来,那么意味着一年要做4次(最少),甚至一年要做12次年度预算了,一年做一次年度预算就够头大的,你敢想象老板要求做滚动预算是什么场景吗?估计已经有人早已哭晕在厕所!
滚动预算虽好,但并非易事。它的成功,70%在于管理,30%在于工具,然而往往几乎70%以上的工作量都取决于那个30%的工具是否强大?
另外,与考核体系也会有冲突, 如果公司的绩效奖惩仍然与年初制定的年度预算目标强挂钩,那么滚动预算就无法真正落地,而是会变成一个“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所以,我们准备要做滚动预算前,最好把一些事情,想清楚!
下面这十二个“灵魂拷问”如果没有琢磨清楚,奉劝大家千万别提滚动预算这茬!!

1. 我们为什么要搞?

  • 因为我们不能再用“年初的静态地图”,去指挥“全年的动态战役”,滚动预算就是给企业装上一个“实时联网的导航APP”,它能够显著增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2. 我们行业真的需要吗?

  • 自测你的行业是否在“开赛车”。如果你的市场波动性高、供应链复杂性强、资本密集度高(犯错代价大),那么滚动预算就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你“活下去、活得好”的救命稻草

3. 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 最大的障碍不是工具,而是企业管理文化。管理者必须向业务部门清晰地传递:这是用来“应对市场”的武器,而不是用来“频繁考核”的鞭子,消除业务部门的抵触情绪。

4. 频率怎么定?按月滚还是按季滚?

  • 是按月滚动还是按季滚动?对于初次实施的企业,强烈建议从“按季滚动”开始,这样工作量和节奏都比较适中,大家容易接受。

5. 期间怎么定?滚12个月还是18个月?

  • 这意味着我们要向前看多久?通常是12个月或18个月。18个月的好处是,在任何时间点,你都能看到下一个完整财年的情况,对战略规划更有利。

6. 范围和详细度怎么定?

  • 核心原则是“抓大放小”,我们重点预测的是驱动业务的关键变量(如销量、价格、核心原料成本),而不是去抠每一笔管理费用。把精力放在影响利润的关键驱动因素上。

7. 用什么工具?Excel还是专业系统?

  • 初期探索可以先用Excel跑起来,打通线下流程,但要想让全公司高效、敏捷地跑起来,并进行多情景模拟,就必须上专业系统解决方案,否则财务部门会先累死在路上。

8. 滚动之后,到底该怎么考核?

  • 将“业绩考核”与“资源配置”解绑——“年度预算”依然是年度绩效奖惩的“基线”;而“滚动预算”只是动态调整资源、指导日常经营的新“航线”。

9. 预测不准怎么办?

  • 滚动预算追求的不是“预测的绝对准确性”,而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管理者不应惩罚预测不准,而应该惩罚“发现偏差后,应对不及时”的行为。

10. 如何改变会议文化?

  • 各个节点的经营分析会,要把重点从“回顾过去、解释历史”的“后视镜会议”,彻底转变为“面向未来、调整航向”的“驾驶舱会议”,将讨论的焦点,从“Why”转向“What Next”。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一份更准的“预测报告”,而是为了在整个组织中,植入一种“持续审视、快速响应、动态调整”的敏捷经营文化,真正让企业拥有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竞争力。

你对滚动预算的认知,是否也完成了这10个“灵魂拷问”的升级?希望你能花1秒钟,点个“赞”“推荐”,并“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
最近账号因疑似过度营销原因被调整,所以,就不放末尾内容了!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有点点帮助,请给我点赞、关注、推荐、转发,这是最大的支持!谢谢各位老铁!
上一篇
财务BP岗位角色深度调查分析(价值百万)
下一篇
告别“大水漫灌”式的成本分摊:用作业成本法,构建“成本精准滴灌”系统
Loading...
文章列表
让财税成为经营的力量
AI赋能高效学习PowerQuery
知识运用
实战教程
CPA考试学习笔记
Excel使用技巧
人工智能追踪
案例解析
财税政策
中小企业财税实务必修课
学习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