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一张图,讲透顶尖制造企业的“成本精细化”管理蓝图!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notion image

相信每一个制造业的财务核算成本会计都会想过一个终极问题:一个理想的、数据驱动的成本管理体系,到底长什么样?
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因为是军人出身,所以经常用打仗来类比企业的经营管理,他曾经说过,传统财务的成本核算,就像是一个“战地记录员”,在业务冲在一线打仗的硝烟散尽后,才冲进战场,而且还要关起门来,辛苦地盘点伤亡、计算得失。
但是算出的成本,已经是过去的“历史”,是既成事实的“结果”,就是“马后炮”。
这,就是传统成本管理的“困境”,在过程中的赋能远远不足。这事要是放在以前,那是太合理不过了,因为靠人工的管控,做的再极致也就那样,而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已经全面进入到了数字化的时代,工厂、车间也都是越来越明显的智能化制造趋势,各种数据的记录,都是无感的、自动化的、海量的。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可以用端到端的价值链视角,高度概括和可视化地呈现一个现代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多系统集成和数据实时集成,来实现产品成本真正地精细化管理!
notion image
请看上图,就完美地呈现了当下先进的制造业成本管理已经不再是财务部门在月底关起门来做的“事后算账”,而是贯穿于从产品设计、计划、生产到交付全过程的、由实时业务数据驱动的动态管理过程,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标准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发生成本的“三算对比”,从而能够及时的赋能在一线打拼的业务同事,真正的在践行价值创造的口号!
标准成本:产品应该花多少钱?(基于标准BOM和标准工艺) 目标成本:这个订单计划花多少钱?(基于生产订单下达时的BOM和工艺) 实际成本:实际上花了多少钱?(基于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消耗)

通过对这三者的对比分析,实现精准的成本控制和持续改进。
五个主要阶段解读:
第一阶段:计划 - 成本的“顶层设计”
  • 流程: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中的物料主数据维护开始,到ERP(SAP)中的BOM维护工艺路线维护,再到MRP运行,最终形成生产订单并下达至MES(制造执行系统)
  • 解读:这是成本的源头和基础
    • PLM是产品“基因”的诞生地,定义了物料的属性。
    • ERP(SAP)是“蓝图”的绘制地,通过BOM定义了“用什么料,用多少”(料),通过工艺路线定义了“怎么做,花多少时间”(工),并据此计算出产品的“标准成本”。
    • MRP是计划的核心,它根据需求计算出要生产什么、采购什么。
    • 生产订单是具体的“作战指令”,下达时会结合当时的BOM和工艺路线,形成这个订单的“目标成本”。
  • 财务BP视角:这个阶段决定了成本核算的“标准”和“目标”。如果源头的物料主数据、BOM、工艺路线不准,后续所有的成本分析都是空中楼阁。
第二阶段:投入 - 资源的“实际消耗”
  • 流程:生产订单下达到MES后,生产部门开始执行。通过WMS(仓库管理系统)进行生产投料;通过MES记录生产报工(实际工时);通过OA或其他系统归集制造费用
  • 解读:这是实际成本的发生和归集过程。
    • 生产投料 (WMS):记录了实际消耗的“料”
    • 生产报工 (MES):记录了实际发生的“工”
    • 制造费用 (OA等):归集了实际发生的“费”(如车间水电、辅料、间接人工等)。
  • 财务BP视角:这是业财数据融合最关键的环节。MES和WMS提供的实时、准确的生产过程数据,是后续进行精准成本核算和差异分析的唯一依据。财务BP必须确保这些数据的采集是准确和完整的。
第三阶段:产出 - 产品的“价值形成”
  • 流程:生产完工后,成品通过WMS系统办理成品入库
  • 解读:此时,投入的各种成本(料、工、费)通过生产过程,其价值已经凝聚到了产成品上。WMS记录了合格产成品的数量和入库时间
  • 财务BP视角:完工入库是成本计算的重要节点。财务需要根据MES归集的实际成本总额和WMS记录的合格品数量,计算出该批次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
第四阶段:交付 - 价值的“对外实现”
  • 流程:销售部门通过BPM(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提交发货申请,指令WMS进行销售出库,将产品交付给客户。
  • 解读:这是存货资产转化为销售成本,并最终确认收入的环节。
  • 财务BP视角:WMS提供的准确出库数据,是财务进行销售成本结转的依据。
第五阶段:期末核算 - 数据的“价值洞察”
  • 流程:期末,在ERP(SAP)系统中进行订单结算期末结账,并最终进行成本分析
  • 解读:这是整个成本管理流程的闭环和价值升华
    • 订单结算ERP(SAP)系统将归集的实际成本(料、工、费)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自动计算出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并进行差异还原(将差异分摊到存货和销售成本中)。
    • 物料分类账ERP(SAP)形成精细化的产品实际成本构成(如元器件、水电、折旧、工资等)。
    • 期末结账&成本分析:最终形成财务报表,并为经营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 财务BP视角:这是财务BP的核心工作区。利用系统计算出的精准成本和差异数据,去分析成本超支或节约的根本原因,并与业务部门一起制定改进措施,从而驱动下一轮的计划和投入,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
这就是一个理想的、高度信息化的成本管理体系。
  1. 数据流的端到端贯通:从产品设计(PLM)到计划(ERP(SAP)-MRP),再到执行(MES/WMS),最后回到财务核算(ERP(SAP)),数据在不同系统间实时、自动地流动。
  1. 业财一体的深度融合:业务活动(投料、报工、入库、出库)直接驱动财务数据的生成,财务核算的结果(成本、差异)又能反过来指导业务改进。
  1. 成本管理的精细化与前瞻性:通过“三算对比”,实现了从事后核算到事中控制、事前预测的转变。

 
温馨提示
🙏🏻
微信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不想错过【汪斌带你开公司】的文章,请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最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方法:点击文章页面左上角蓝色文字“汪斌带你开公司”进入主页,点击关注后,再点主页右上角"...",然后选择"设为星标",即可完成,感谢您的支持。
 
上一篇
财务BP和CFO的联系与区别
下一篇
读懂中小企业老板:只有这5件事和3个字!
Loading...
目录
文章列表
让财税成为经营的力量
电脑与网络
从Power Query到Power BI,入门到精通
知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