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亏损订单该不该接?算清边际贡献,结果可能颠覆你的认知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notion image

如今市场不景气,好多工厂产能闲置都过半,工人们士气低落。就好比这家家具加工厂吧,都已经放假几个月了!
8月底,一个老客户带来了一笔1万张椅子的大订单,但报价却非常苛刻:每张只给60元
财务李会计迅速核算后,脸色凝重地冲进老板办公室:
“王总,不能接!我们的标准完全成本是65元/张,包含了料、工、费。每卖一张就要亏5块钱,这1万张接了,账面上就要亏整整5万块了!这绝对是亏本的买卖!”
老王陷入了沉思。工厂已经三个月没接到大订单了,再这样下去,核心的熟练工都要流失了。
他隐约觉得哪里不对,但又无法反驳财务“铁证如山”的数据。
这个“亏本”的订单,到底该不该接?这个决定,可能关系到工厂的生死存亡。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我们遵循一个公认的会计原则——“完全成本法”。无论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是分摊的制造费用,我们都会将其汇总,计入一个总的“产品成本”。基于这个成本,我们计算毛利,做出定价决策。
王总的困境,正揭示了“完全成本法”在指导内部决策时的一个核心矛盾:它将所有成本“一视同仁”,却忽略了不同成本截然不同的“脾气秉性”
 
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就像把一群性格迥异的人都穿上一样的制服。而变动成本法,就是撕掉制服,让成本的两种核心性格暴露出来:
1.“随和型”成本 (变动成本):
  • 性格: 你多生产一张椅子,它就多发生一份;你不生产,它就完全不发生。
  • 典型代表: 木材、油漆、螺丝钉、计件工人的工资。
2.“固执型”成本 (固定成本):
  • 性格: 无论你这个月生产1张还是1万张椅子,它都雷打不动地在那里,总额基本不变。
  • 典型代表: 厂房的月租金、设备的月度折旧费、管理人员的月薪。
李会计报出的65元“完全成本”,正是把这两种性格的成本“一锅炖”了。我们现在就来把它拆开。
“完全成本法”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这两种脾气迥异的成本“捆绑”在了一起。在市场疲软、产能闲置、开工率不足的特殊时期,这种“捆绑”会严重扭曲我们对一笔生意的真实判断。
这就引出了一个所有身处困境的企业管理者都必须回答的核心问题:
是否存在一个更科学的分析框架,能帮助我们穿透“完全成本”的迷雾,看清这笔“亏本”订单背后的真实价值,从而做出对企业最有利的短期决策?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需要引入现代管理会计中最强大的决策武器之一——变动成本法与边际贡献分析

第一部分:给成本做一次“性格测试”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成本的两种核心“性格”识别并分离开来:
  1. “随和型”成本 (变动成本): 与产量严格正相关。多产多花,不产不花。
  1. “固执型”成本 (固定成本): 在一定范围内,与产量无关,总额基本不变。
李会计报出的65元“完全成本”,正是把这两种性格的成本“一锅炖”了。

第二部分:用“边际贡献”的手术刀解剖订单

现在,我们让李会计用管理会计的视角,重新对那65元的成本进行“性格”分离:
1. 成本“性格”分离:
  • 变动成本部分: 木材、油漆、计件工资等,合计50元/张。 (这是每多生产一张椅子,实实在在要额外掏出去的钱)
  • 固定成本部分: 分摊到每张椅子上的厂房租金、设备折旧等,合计15元/张。 (这是无论如何都要付的钱,只是通过会计方法分摊到了产品上)
2. 引入核心利器——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 =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这个指标告诉我们:这笔生意,在覆盖掉所有“随和型”的直接开销后,还能为我们贡献多少“净增量”的现金流,用去覆盖那些“固执”的、无论如何都要支付的固定成本。
3. 计算订单的边际贡献:
  • 单位边际贡献 = 60元 (收入) - 50元 (变动成本) = +10元/张
4. 真相解读:
这个 “+10元” 彻底颠覆了之前的结论。它告诉王总:每卖出一张椅子,虽然从“完全成本”看是亏的,但实际上,公司在支付了所有必须的额外开销后,净赚了10元现金。这10元,就是这笔订单对公司固定成本的“纯贡献”。

第三部分:两种情景下的最终贡献对比

假设公司当月总固定成本为20万元。
  • 情景A (拒绝订单): 公司需承担全部20万固定成本,最终净亏损20万元
  • 情景B (接受订单): 订单带来10元/张 × 1万张 = 10万元的正贡献,可直接冲抵固定成本。公司最终只需承担剩下的10万固定成本,最终净亏损10万元

第四部分:从“利润表思维”到“现金流思维”的跃迁

分析至此,结论一目了然:那个看似“亏损5万”的订单,实际上帮助公司减少了10万元的亏损,并带来了维持生产、稳定团队、宝贵现金流等一系列额外的好处。
“边际贡献”这把手术刀,帮助我们剥开了成本的“外衣”,看清了利润的真实“骨架”。它要求管理者,特别是在市场不景气、产能闲置、开工率不足的特殊时期,必须完成一次关键的思维切换:
从“追求单笔利润”的静态思维,切换到“最大化现金贡献”的动态思维。
下一次,当面临一笔“低于成本价”的订单时,请先不要问“它的毛利是多少?”,而是先问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它的边际贡献是多少?

觉得今天的分析框架,对你的决策思维有重要启发吗?我希望你能花1秒钟,给我点个“赞”和爱心“推荐”,并“转发”给更多正在为短期决策而困扰的财务人员或者中小企业管理者们!
【专属福利】
“边际贡献”不仅能用于判断单个的“亏损订单”是否能接,它最强大的威力,在于指导你整个公司的盈利规划,但一个现实问题来了:
如果公司同时销售A、B、C多种产品,每种产品的贡献边际都不同,我们到底要卖出多少个“产品组合”,才能实现整个公司的保本以及目标盈利呢?
这是一个让无数财务和老板都头疼的难题。手动计算不仅繁琐,而且无法进行动态模拟。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痛点,我为你独家开发了一份《多产品组合销售保本点动态分析模型Excel模板》。
这份工具,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它是一个“何时保本和利润规划的沙盘”:
  • 告别局限: 让你彻底告别单一产品保本分析的局限,精准测算多产品结构下的公司整体保本点
  • 自动计算: 你只需输入各产品的售价、变动成本和预计销售组合比例,模板就能自动计算出至关重要的“加权平均贡献边际率”。
  • 情景模拟: 内置“销售组合”调整区,让你进行“What-if”情景模拟。比如,“如果我让团队多卖20%的高贡献产品A,公司的保本点会降低多少?” 答案一目了然!
它将帮助你清晰地回答:“在当前的销售策略下,我们每个月至少要完成多少销售额才能不亏钱?” 进而指导你优化销售策略,优先推广那些能让公司更快盈利的产品组合
马上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获取这份神器吧!

温馨提示
🙏🏻
微信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不想错过【汪斌带你开公司】的文章,请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最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方法:点击文章页面左上角蓝色文字“汪斌带你开公司”进入主页,点击关注后,再点主页右上角"...",然后选择"设为星标",即可完成,感谢您的支持。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加入知识星球,获取本文及历史以来提及、发布的相关精选和原创资料,另:加入后可享受每月6次免费咨询提问,帮助解决您的特定问题!】
notion image
 
上一篇
一年躺“烧”250万!库存持有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下一篇
别再只报“实际成本”了!那不是成本分析,而是在“开盲盒”!
Loading...
文章列表
让财税成为经营的力量
AI赋能高效学习PowerQuery
知识运用
实战教程
CPA考试学习笔记
Excel使用技巧
人工智能追踪
案例解析
财税政策
中小企业财税实务必修课
学习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