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不懂成本,别做经营分析!4大业务场景下,成本核算和经营分析该如何深度融合?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notion image

(本文3000字,阅读需要8分钟左右)
财务BP如果不懂底层的成本核算,经营分析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缺乏根基和说服力。反之,如果只懂成本核算,又会陷于数据细节,无法上升到战略和业务层面。
而将两者结合,就是财务BP从“财务”转变为“BP”的关键。
今天这篇文章为大家来整理具体的思路、方法和实践案例,说明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抛砖引玉,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欢迎给我留言!
成本核算是“数据层”,它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经营分析是“决策支持层”,它要回答“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我们该怎么办”的问题。
财务BP的角色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两者连接起来。

我们来看看实务工作中成本和经营分析相结合,具体的方法和应用场景
一、产品盈利能力分析
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结合点。
1、成本核算提供基础:
  • BOM(物料清单):提供产品所需的直接材料成本。
  • 工艺路线:提供生产该产品所需的工序、工时和机器小时,是计算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基础。
  • 成本中心和动因:制造费用(如水电、折旧、间接人员工资)如何分摊到产品上。
2、财务BP的分析与结合
  • 深入分析成本构成:不仅是看单个产品的总成本和毛利率,更要分析其成本结构。例如,A产品的成本中70%是材料,B产品50%是人工和制造费用。这个观察对后续的降本策略就至关重要。
  • 识别“明星”与“瘦狗”产品:结合销售数据,制作“销售额-毛利率”矩阵图,找出哪些是高销量高利润的“现金牛”产品,哪些是低销量低利润需要淘汰或优化的“瘦狗”产品。
  • 挑战成本核算的合理性:传统的成本分摊方式可能不准确。BP可以推动使用作业成本法,将制造费用更精确地分摊给真正消耗资源的产品(例如,生产流程复杂、换线频繁的产品应该承担更多间接费用),从而得到更真实的产品盈利性。
  • 提供决策建议:
    • 对低毛利产品,是应该提价、优化BOM、改进工艺,还是直接停产?
    • 对高毛利产品,是否应该投入更多营销资源,扩大市场份额?
二、成本差异分析
成本核算会计算出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效率差异等),但它只提供数字。
1、成本核算提供数据:
  • 物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 - 标准价格) * 实际数量
  • 物料数量差异:(实际用量 - 标准用量) * 标准价格
  • 人工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 - 标准工时) * 标准费率
2、财务BP的分析与结合:
  • 追根溯源,找到业务原因:BP不能只报告“本月物料价格差异为-10万元”。需要与相关部门沟通:
    • 问采购部:价格差异是因为市场行情波动、更换了供应商、紧急采购导致价格偏高,还是因为采购了替代料?
    • 问生产部:数量/效率差异是因为新员工操作不熟练、设备故障、来料质量差导致废品率上升,还是因为工艺流程需要优化?
  • 量化业务活动对财务的影响:将业务语言翻译成财务语言。例如,“因为A供应商断供,我们紧急从B供应商处高价采购了10吨钢材,这直接导致了8万元的不利价格差异。”
  • 推动行动和改进:
    • 如果价格差异是长期趋势,是否应更新标准成本或与供应商重新谈判?
    • 如果效率差异持续存在,是否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或对设备进行维护?
三、预算与预测
预算和预测不能凭空拍脑袋,必须基于底层的成本逻辑。
  • 成本核算提供模型:
    • 标准成本模型(BOM、工艺路线、费率)是制定预算的基础。
  • 财务BP的分析与结合:
    • 驱动因素建模:BP不应简单地在去年的成本上乘以一个增长率。而应该基于业务预测(如销售量预测)和成本模型来构建预算。
      • 预测总成本 = (预测销量 * 单位标准材料成本) + (预测销量 * 单位标准人工成本) + 固定制造费用
    • 情景分析: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10%会怎样?如果销量下降20%会怎样?利用成本模型,BP可以快速模拟不同业务情景对利润的影响,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 滚动预测: 定期(如每月)用最新的实际成本数据、市场预测来更新未来几个月的财务预测,让预测更贴近现实,指导业务及时调整。
四、支持战略决策
1、成本核算提供数据点
  • 自制或外包:提供自制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数据。
  • 新产品定价:提供预估的新产品单位成本。
  • 资本支出:提供现有设备的折旧、维护费用等数据。
2、财务BP的分析与结合
  • 自制或外包决策:BP不仅要比较外购价格和自制单位成本,还要考虑相关成本,如:如果外包,是否能释放产能用于生产其他更高利润的产品?自制是否会带来额外的管理成本和质量风险?
  • 新产品定价:BP需要结合市场、竞争对手定价和公司战略,在成本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是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还是基于产品价值的渗透定价法撇脂定价法?最低价格必须覆盖变动成本。
  • 资本支出回报分析:投资新设备能否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损耗?BP需要利用成本核算数据,计算投资回报期、净现值(NPV),为投资决策提供财务依据。

一个简单的成本核算与经营分析结合的实践案例
情景:某制造企业发现第二季度利润未达预期。
传统财务/成本会计:
  • 出具报表,显示:“主营业务成本比预算超支5%。”
  • 提供成本差异明细:“其中,直接材料成本超100万,直接人工超20万。”
  • 工作到此为止。
 
财务BP的工作流程
  1. 钻取数据(结合成本核算):
      • 发现100万的材料超支主要来自A、B两种核心原材料。
      • 进一步分析,A材料是价格差异导致(采购价高于标准价),B材料是数量差异导致(用量超标)。
  1. 跨部门沟通(成为业务伙伴):
      • 与采购部沟通A材料:“为什么A材料采购价高了?“采购答复:“原供应商环保整改停产,我们只能从市场上找了家临时供应商,价格高了15%。”
      • 与生产部和质检部沟通B材料:“为什么B材料用量超了?”生产答复:“这批B材料质量不稳定,导致生产过程中废品率从正常的2%上升到了5%。”
  1. 形成经营分析洞察:
      • “利润未达标的核心原因并非简单的成本失控,而是由供应链风险(A材料供应商单一)和来料质量问题(B材料质量不稳)共同导致的。”
  1. 提供解决方案建议(驱动决策):
      • 短期:立即与质检和采购部门复核B材料的质量标准,向供应商索赔或退货。
      • 中期:建议采购部启动第二、第三家A材料供应商的认证流程,分散供应链风险,并重新谈判价格。
      • 长期:建议将供应商质量表现纳入采购部KPI考核,并更新标准成本以反映当前的市场价格,使预算更准确。
写在最后
财务BP与成本核算的结合,是一个从“数据处理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转变。
  • 懂核算:你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口径是什么,合理性如何。这是你的“基本功”。
  • 跳出核算:你要理解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与业务部门沟通,把财务数据翻译成他们能懂的语言,并提出可行的建议。这是你的“附加值”。
这也是为什么老汪一直提倡,做经营分析的财务BP一定要有过基础核算的经历的原因!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本文使用到的及历史以来提及、发布的相关精选和原创资料,和我们一起充电,加入后可享受每月6次免费咨询提问,帮助解决您的特定问题!】

如果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或启发,请帮我们点赞、转发、推荐、关注,让更多想转型财务BP、锻造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洞察能力的财务同行们看到,关注【老汪洞察】,不迷路!
若想获得更多制造业成本本管控、核算、全面预算、业财融合方面的落地实操干货,加入我们的大本营是你的不二之选,快点击下方卡片看看吧!
 
温馨提示
🙏🏻
如果您不想错过【老汪洞察】的文章,请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最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方法:点击文章页面左上角蓝色文字“老汪洞察”进入主页,点击关注后,再点主页右上角"...",然后选择"设为星标",即可完成,感谢您的支持。
 
上一篇
一维表和二维表的定义及转换
下一篇
Power Query功能详解之追加查询
Loading...
目录
文章列表
让财税成为经营的力量
电脑与网络
从Power Query到Power BI,入门到精通
知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