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制造业成本核算与经营分析融合:了解“跑成本”的深刻含义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notion image

(本文3000字,阅读需要8分钟左右)
经常有未曾做过成本会计的小伙伴们问我关于成本核算的问题,尤其是在制造业行业,成本核算确实是非常核心重要的环节。 作为财务bp,我们可能没有直接操作成本核算,但是我们绝对需要充分理解成本核算,并能够基于成本核算的逻辑发现经营分析的角度和切入点,才能有更深刻、有效的洞察。 虽同为财务部的同事,但是财务bp和核算条线可能分在不同的小组,有的公司是财经两条线,有的公司会计核算全部归在专门的财务共享中心,但是基本上平时的交集和配合协同还是蛮多的。
很多朋友可能经常在月末听见成本会计在抱怨一些他们专注领域的黑话,比如说“今天晚上又要加班跑成本了”、“这个月成本跑了6次才最终确定”,等等诸如此类,这都是些啥意思呢?今天就这个话题,和大家讨论一下! 大家好,欢迎来到老汪的【汪斌带你开公司】,本账号聚焦制造业成本管控、数字化转型、业财融合、经营分析以及传统财务精进提升!如果文章对你有点点帮助,请不要吝啬点赞、转发、推荐、关注,这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 这些抱怨绝对是成本会计在月末最常说、也最能体现他们工作压力和专业性的一些话。 简单来说,这就是成本会计月末结账时,一场高强度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侦探解谜”游戏。
你可以把月末的成本核算,想象成大年三十晚上登场的春节晚会,前面反复进行的“跑成本”就是这场盛大晚会的多次彩排,成本会计就是这场彩排的总导演。 “跑成本” :就是总导演按下“开始”按钮,让所有演员(数据)、灯光(规则)、音响(系统)按照预设的剧本(核算流程)完整地走一遍。在大多数核算软件中里,这通常指的就是点击【成本计算】这个按钮,让系统执行一次全流程的成本运算。 “这个月成本跑了6次”:这就意味着,总导演发现第一次彩排“演砸了”!原因可能是某个演员没到场、灯光打错了、音响出了杂音……他必须暂停彩排,把问题找出来,让相关人员去修正,然后再重新彩排一次。如此反复,直到整场演出完美无瑕,他才会说“最终确定”,这就是成本结账。
为什么“跑成本”会反复失败六次?
“跑成本”之所以会失败,很少是系统本身的问题,99.99%的原因在于“演员”和“道具”没准备好,也就是我们说的“源头业务数据出了错”。
每一次“跑失败”,都意味着成本会计这个“侦探”,发现了一条新的“谜案线索”。以下是在“跑6次”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真实情况:
第1次跑成本:
  • 现象:系统直接报错,成本计算中断!
  • 侦查结果:发现有几张生产领料单还没有审核。这就好比总导演发现有个主要演员还没到化妆间,彩排根本无法开始。
  • 行动:这个时候就要立即打电话给仓库主管:“老王,你们那张尾号123的领料单怎么还没审?赶紧的!”
第2次跑成本:
  • 现象:这次跑通了,没报错。但会计在检查【异常成本报告】时,发现A产品的单位成本竟然是负数!
  • 侦查结果:经过层层钻取,发现是生产线上退了一批料,但退料单上的数量,竟然比领料单上的数量还多。这显然是数据录入错误。
  • 行动:联系车间文员:“小李,你看一下PO-007这张单的退料,是不是多写了一位?”
第3次跑成本:
  • 现象:负数成本没了。但会计在看【产品成本计算单】时,发现B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为零。
  • 侦查结果:原来B产品是在一条新产线上生产的,工人们的工时虽然报了,但忘了在系统里把这条新产线与对应的“成本中心”关联起来,导致人工费用“无家可归”,没有被正确归集。
  • 行动:找到IT或生产主管:“麻烦把新产线B-Line-02,归属到‘二车间成本中心’下面。”
第4次跑成本:
  • 现象:B产品的人工成本有了。但会计一眼就看出,C产品的单位成本比上个月暴涨了50%,非常不合理。
  • 侦查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本月C产品的完工入库数量很少,但月末盘点的在产品数量却多很多。会计打电话给车间确认,车间主任一拍脑袋:“哦!月底盘点的时候忘了,其实还有一批完工的C产品放在暂存区,还没办入库手续!”
  • 行动:“仓库!赶紧把那批C产品办了入库,不然我这账对不上!”
第5次跑成本:
  • 现象:C产品的成本恢复正常。但会计在做最后审核,模拟生成记账凭证时,发现“生产成本”科目月末有余额!(理论上,除了在产品成本,其他都应结转为零)
  • 侦查结果:发现有一笔“委外加工费”,会计科目用错了,直接计入了“生产成本”,但却没有关联到任何生产订单上,导致它成了一笔“孤魂野鬼”的费用,无法被分配出去。
  • 行动:财务内部调整,将这笔费用的凭证进行修正。
第6次跑成本:
  • 现象:所有异常消失,成本数据看起来合理、平滑,与上期和预算的对比差异在可解释范围内,所有总账科目都能对平。
  • 这个时候咱们的总导演(成本会计)长舒一口气,宣布:“OK,彩排通过!最终确定!可以正式演出了——月末成本结账!”
以上6种情形,是我们根据实务中最常见的一些错误杜撰的,可能逻辑不通,可能有些不合理,主要的目的在于说明“跑成本”这个动作背后的复杂逻辑!
所以,“跑成本”实际上代表了一个极其严谨、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数据质检”闭环流程
执行计算 检查结果 发现异常 追溯源头 协同业务部门修正 重新执行
这个过程,极度考验成本会计的专业能力、业务熟悉度、沟通协调能力和耐心,他不仅要懂财务,更要懂生产、懂仓库、还要懂核算系统的计算逻辑。
所以,作为财务BP,下次再听到成本会计说“今晚又要加班跑成本了”,应该就能深刻地理解,他不是在做一个简单的点击动作,而是在为保证公司财务数据的最终准确性,进行着一场不允许有任何瑕疵的、系统性的成本计算,包括月中出入库物料的成本价值、月末存货的价值、销售结转成本的价值等等,明白了这个逻辑,就明白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以及成本核算与经营分析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最近,老汪新开了一个个人公众号,专门用于撰写分享财务BP经营分析相关“术”的执行层面内容,涵盖了PowerBI可视化Excel高级技巧经营分析的角度探讨等内容,欢迎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加入知识星球,获取本文及历史以来提及、发布的相关精选和原创资料,另:加入后可享受每月6次免费咨询提问,帮助解决您的特定问题!】
 
上一篇
系统“跑成本”的背后,都在干哪些活?
下一篇
一维表和二维表的定义及转换
Loading...
目录
文章列表
让财税成为经营的力量
电脑与网络
从Power Query到Power BI,入门到精通
知识运用